MCU设计厂商于IoT产品布局

感知层的终端是日常生活中人们可实际接触到的物件,也是数量与变化最为多样化的一环,感测器就如同人体的受器,能了解痛、触、温、压、视、声、味、嗅。MCU则类似神经元的触发区,能转译并执行命令,而通讯晶片则代表的是神经,负责讯号的传递。 MCU的功能定位 [...]

如何利用半导体技术来达到物联网低功耗的需求

MEMS Sensor、短距离无线通讯技术在物联网的运用上扮演两大主要的角色,而目前方兴未艾的智慧穿戴式装置如智慧手表、手环等,也就是物联网中的Body Area Network,更是众家厂商竞逐的焦点。运用WLCSP、SIP等封装技术,将MEMS Oscillator、Sensor、Bluetooth、ZigBee等晶片进一步整合,并运用更低耗电量的半导体 [...]

从游戏机看Sony发展策略与方向

由于Sony具有游戏软体方面的优势,加上近年来不断地拉拢小型、独立开发者,使得PS4在下个世代游戏机的竞争中更具优势,让Sony成为次世代游戏机产业中的领先者。从Sony的策略可以看得出来,其开始将重心从硬体转移到软体,更加注重软体与内容,并且更积极地去拉拢、结盟相关厂商,希望能在这个方面替Sony奠定更大的优势。 [...]

汽车联网化揭露车载显示器技术未来发展趋势

移植Android平台的汽车势必会配备至少1台最小尺寸为8吋、解析度为1024×600的车载显示器,可全程语音控制实现导航、听音乐、找附近加油站与餐厅等各种在行动通讯网路上能完成的任务。欧洲车厂Mercedes-Benz的S级车款在仪表板上采用2片12.3吋的TFT-LCD面板,Volkswagen汽车XL1则用摄影镜头代替外照后镜,在车内为其设置TFT-L [...]

中国资讯消费浪潮下,产业发展迎来新动向

到了2014年,以BAT(Baidu、Alibaba、Tencent)为首的三大厂商在经过2013年对软体生态的大举并购后,似乎又看到了小米、奇虎360等智慧硬体使用者快速上升带来的新入口危机,于是BAT表现出对硬体的进一步控制力。从产品本身及厂商投入力度来看,平板电脑依然充满活力和机遇。未来在Intel大力扶持山寨白牌、低价化的小米平板及电信资费套餐下降的 [...]

中国光伏厂商竞争力比较分析

中国的光伏厂商众多,竞争力差别在哪?本文选取若干光伏厂商,从产能、财务结构、技术和发展面等加以分析。 2014年中国光伏廠商擴張後的產能格局 Source:拓墣產業研究所,2014/06 [...]

触控显示整合晶片-制程与市场

触控厂商在触控显示整合晶片上十分活耀,国际大厂Synopsys提出了ClearPad Series 4,Touch with Display Driver Integration(TDDI)整合IC,而台湾触控大厂敦泰合并了显示IC旭曜,预计2014年第四季提供IDC晶片(Integrated of Driver and Controller)。 [...]

中国LED驱动IC市场分析

中国晶片厂商之间的竞争是残酷的,特别是在低阶LED驱动IC这种靠走量的成熟市场上更是如此,有时1颗驱动IC的单价比竞争对手同类型产品低几分钱,就能抢走客户订单。异常激烈的价格战,一定程度上帮助中国厂商在低阶市场上排挤掉欧美大厂,但也不是所有的中国厂商都能在这片红海中生存和发展,只有少数具备竞争优势的厂商能够做到。 [...]

宣传推广

产业洞察

2025年AI需求独强,2026年电子产业恐面临低速成长

根据TrendForce最新调查,2025年全球电子产业市场极为分歧,由资料中心建置驱动的 [...]

固态电池商业化加速,硫化物电解质路线最受关注

固态电池因兼具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,被视为「梦想电池」,近年随著技术突破与产业化进展,这种 [...]

预估Blackwell将占2025年NVIDIA高阶GPU出货逾80%,液冷散热渗透率续攀升

根据TrendForce最新调查,近期整体server市场转趋平稳,ODM均聚焦AI se [...]

品牌加速布局牵动折叠手机市占变化,2026年苹果入局可能刺激市场爆发

根据TrendForce最新预估,2025年折叠手机出货量将达1,980万支,渗透率约1. [...]

H20出口解禁助益释放需求动能,预估中国外购AI晶片比例回升至49%

TrendForce表示,美国政府有望允许NVIDIA恢复对中国市场销售H20 GPU,政 [...]